如何做一只风口上的兔子?

追逐热点的人,注定要慢半拍。

12年做移动端App开发正是大热,然而当你匆匆忙忙入场的时候,早一年早两年早三年就埋伏的人靠着拷贝粘贴赚到了第一波傻钱洗脚上岸,剩下的用户需求要么很重、要么很深、要么不存在。

14年公众号兴起,当周围的人都靠着公众号身价倍涨时,你又赶了个晚集,机会早就不属于鸡汤或者笑话的搬运工了,有定位有壁垒有纵深才是生存之道。

好啦,更不用跟我提起15年的云购、VR、直播;16年的P2P、小视频、共享单车;17年的比特币、人工智能(此处加引号)

我想每个人都有足够多的理由去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然而真正迎着风口有所成就的人,要么早就在风口边运气非凡,要么有正确的方法论、团结一致的团队以及过硬的技术、产品和运营能力,或者兼而有之。

我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怎么做一只风口上的猪,顺势而为,扶摇直上九万里;后来我算是想明白了,风口上吹起来的从来不是猪,是兔子,而且是成千上万只兔子当中跑得最快的那一只。好吧,做风口上的兔子又有什么套路?我归纳为两要三不要

1. 培养单兵作战能力,更理想的是,培养一支海豹突击小队

上一篇文章为什么“管理的机会”没那么重要?提到的最核心一点,是不要当一个只会说不会做的人,一个空谈战略却不会执行的人,一个仅懂理论不懂实现的人。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出声音的时代,没什么比动手能力更加重要。这里的动手能力的范围远大于把一个想法落实到代码的能力,如果你做产品,能不能把一个想法化繁为简,分阶段演化,向开发传递每个清晰无误的细节?如果你做运营,能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自媒体制造话题给产品带来价格低廉的流量?

当然,更求之不得的是,团结起一个勤奋务实的小团伙,你懂产品,我会技术,他懂运营,哪怕技能树有所重合也不要紧,关键是彼此理念认同,有耐心不浮夸能扛住。风口上的兔子万中无一,这次败了,拍拍脸上的灰,还能给个拥抱,事情散了,人留下。这样的人很难找,找到了请善待。找不到怎么办?王小波早已说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2. 想方设法利用起一切有利条件,做事的同时扩散影响力

若干年前2shou叔做过一个机器学习用于文本分类的GitHub项目,总结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没有只管闷头做,而是一边做一边通过各大平台传播;好处是做的同时有人给你反馈,有人给你评价,有人给你带新的流量。后来尽管没有再持续投入了,项目也自发成长为中文文本分类当中颇有影响力的工具。可见推广能力即便在技术圈也不容小视,学会蹭流量是一只风口上的兔子不可或缺的硬技能。除了蹭平台,蹭人的能力也非常关键,许多IT业内的人都有健康的问题,但很少有人想到,找个健身教练用科学方法帮助和监督自己,是改善体质的最短路径。

3. 不要将你的核心能力构建于短期趋势之上

身处互联网的世界,最大的好处与坏处莫过于,趋势总是瞬息万变,而资本逐利的天性又会加剧这种短期趋势的波动。核心能力构建于短期趋势之上,就等同于毫无深度优势,这是很危险的。今天做云购,明天做H5游戏,后天做小程序,表面上一直在做事情,但实际上壁垒丝毫没被建立起来。你的核心能力将成为你的壁垒,但是这种核心能力又不一定与某种特定的技术紧密相关,而可以是更抽象的方法论或者套路。比方说我认识一个非常成功的开发团队,他们长期混迹于各国的App Store榜单,对新的产品趋势异常敏感,且往往能在极短时间内复制出比创新者更优秀的作品,从而赚到了第一桶金。

(3结合5一起品味更佳)

4. 不要试图预言未来,而是准备好随时掉头

我现在最为警惕的其中一件事,就是试图去预言未来,或者是时刻想来告诉我大趋势的人。08年的时候BAT的掌门人对于云计算在公开的论坛上有一番讨论,但却只有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看对了趋势。也就是说,马化腾和李彦宏这两位圈内顶端的人,在掌握大量数据、知识和信息的情况下,仍然没办法看对大趋势。当然这并不是说让我们不去预判,只是预判可以放在更细小的领域,比如数据工业的未来,这种与我们日常技能息息相关的小浪潮。此外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承认有预判错误的可能性,一旦预判错误了,就要立马掉转方向,千万不要去计较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互联网行业必要的学费

5. 不要试试看,要玩就全力以赴,不达彼岸誓不罢休

我计算过在互联网行业如此高的工作强度之下,一周能挤出15个小时用于Side Project、技术能力的提升或者创业的实验,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而如果要有水平线以上的作品,100个小时的高专注投入是个起步的值,也就是至少7周时间,你必须付出所有的业余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时间就是最大的成本。怎么保证付出的时间能有尽量多的产出,我觉得决心、态度和专注要放在第一位,我很怕和试试看的人合作;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式、必要的计划与复盘流程以及充分的调研、咨询和分析要放第二位。成熟的职业人心态就是,不要轻易去开启一个事情,而开启了就必须对自己和团队有所交代。

祝各位兔子们身轻如燕,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