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霍金,致敬每个懵懂少年的物理梦

今天霍老爷子走了,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发文纪念:霍金老爷子退休去其它星球度假去了。我调皮回复:向其他星球的原住民发出警告:小心来自地球的殖民者。内心却是百感交集。

以前高中最喜欢的学科就是物理。相较于数学的灵性,物理这种逻辑推演的学问更能让我如鱼得水。那时和其他几个学霸组了个俱乐部,不好好上课,成天给老师挑错,放学后就到观海平台大谈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黑洞理论,还大言不惭的对他们传道:伟大物理学家最好的创造往往就诞生在他二十岁左右,我们得抓紧。现在回想,真是脸皮厚得可笑。

但是,难以想象物理对我们这群荷尔蒙过剩的少年,竟然有如同美丽的异性一般的魅力。

俱乐部里的另一位同学,爱物理比我爱得激进,高考填志愿时(我们是考前填)志愿表上只填了一行:北大物理系。考完他就卷好铺盖准备复读了,说至少准备抗战三年。最终他成了我们年级的传奇,压线进入了北大物理系,恐怕当时录取他的老师心中也带着不凡的感动。

前些日子再见,他已经是某美元基金的投资经理了。奔向油腻中年的路上,我们都忘了曾经懵懂的物理梦。

二十世纪的前半叶,那可真是理论物理的黄金时代。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海森堡、狄拉克、波尔、费米、薛定谔、普朗克、费曼、波恩、泡利、朗道、奥本海默,当这些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脑袋一起来穷究宇宙的本质,竞相追逐褶褶生辉的文明皇冠上的宝珠,多么美好的时代。谁料到这种盛景,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二战之后的物理学进展坠落之快,出乎我们的意料,以至于登月的宇航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你承诺我们要殖民火星,却给了我们Facebook。

在这个算法横行的时代,我们也活得越来越像一个算法:小流量试探 → 获取反馈 → 加大流量比例 → All In → 赢了会所嫩模 or 输了下海干活 → 清零重启。少问对错是非,没空刨根究底;不管黑猫白猫,随波逐流奔跑。

斯蒂芬·威廉·霍金,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但至少有个少年,曾经希望如他一般去仰望星空,也无比感谢这位行动不便的智者带给我们的朴素建议: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这个世界的本质保持好奇

致敬霍金,致敬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