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愈一流人才综合症

朋友L算是朋友圈中集合聪明与勤奋于一身的佼佼者,本科毕业顺利保了专业排名第一学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又直接去了某个技术出身创始人的大厂,一路职级顺风顺水到了技术专家,又兼任一支核心团队的Leader,我常戏称L简直是活在职场童话中的白马王子。北京初雪之前,匆匆在机场与L见了一面,第一感觉竟然是「老气横秋」,短短半个小时的交谈,充斥着负能量的抱怨。我一边忙不迭安慰,一边惊讶于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婚姻」也会出问题:

  • 换了个新总监,产品导向明显,技术Leader话语权变弱,技术导向的项目由产品经理来负责,显然不合理
  • 新总监对技术和业务都不熟悉,纯粹是外行指导内行,自己规划的技术路线频频受到干扰
  • 公司部门调整,原来的核心项目被划走,手头只剩下边缘业务,哪怕出了业绩老板也不会关注
  • 升任Leader之后沟通相关的琐事变多,而组内新人技术能力与悟性不如L,带起来很头疼
  • ……

虽然每一项吐槽都可以单独拎出来若干针对性的给出建议,但是飞机上想得更多的是,什么样的认知有助于L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状态?

于是我又回忆起刚工作那几年,虽然技术和业务成长飞快,但我也是喜欢怼天怼地怼空气,上司、同事、环境在我的眼里都是一堆问题。我总结这叫一流人才综合症,把本应对内的苛刻错误延伸到了对外,在花了很长时间复盘、反思和实践之后,才逐渐治愈了这种怪病。如果是L前几年一般众星捧月的顺境,一流人才综合症对于成事那自然是有利无弊,放大的自信有助于去推动能力边界以外的任务。然而,平凡人的顺境能有十之一二就不错了,遇到了十之八九的逆境,一流人才综合症就是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遇到逆境,职场厚黑学多半会教导你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滚。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学会和逆境相处,并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想:

  • 当前还有哪些有利因素没有利用到?
  • 如何建立起与上司及同事的信任关系?
  • 如何发挥每个队友的优点,把合适的人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 如果上司「外行」,该怎么创造最大的空间给自己做事?
  • 做的项目不是核心项目,该怎么争取资源并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逆境中要活得痛快,就要学着把所有的「危」,转个180度,当成「机」。

反过来想,假若L遇到了顺风顺水的外部条件,上司懂行、技术导向、项目核心,是否就一定称心如意呢?

其实也未必。懂行的上司往往管得比较细,就意味着可参与的决策空间变小。技术导向看起来比较美,但另一方面说明项目的落地风险比较大。至于项目核心与否,某大厂的老江湖产品经理R就曾告诫过我,尽量别对聚光灯下的项目抱太高预期,因为核心项目利益复杂,被干涉的可能性大,资源多了限制更多,反而最终能成的概率要比远离中心慢慢打磨的项目要小。

最后,不妨平心静气问自己一个问题: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是否真的与其处在顺境逆境有关呢?

我的答案是既有关又无关。诚然坐上了火箭窜升的人,能获得比自身价值更高的溢价,但是职业价值的高低长期下来只会回归到一个因素,就是个人的眼界、认知与能力。这三点与你是否处在舞台的中央,被聚光灯笼罩还是掩映于黑暗之中,还真的关系不是特别大。

打个比方,十几年前,Z大计算机最优秀的同学,都以进入UT斯达康这样的外资企业为荣,只有面试不通过的才会默然跨过滨江,到当时毫不起眼的阿里去报到。谁能想到真正长成参天大树的,是人才和资源都要更低一档的阿里?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也许亮不过三秒,就要掉头打向边缘,找寻下一个主角出场的地方。

所以,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最好的策略永远都是:默默提升个人的眼界、认知与能力,不断发展和扩大有利因素,把眼前的事儿无论大小都干到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飞机落地之后,我悄然给L发了条微信:养兵千日,利则尽出,不利则藏。

但愿下次见L,又是一副常胜将军的帅气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