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MacBook Pro,迷了路的苹果产品观

本来作为一个等了一年半的苦逼MacBook用户,10月28号凌晨之前我惟一的态度就是:

但是当看到发布会后四面八方的争议,我开始为苹果操碎心了:作为一家通吃PC市场50%利润的公司,亲爱的厨子先生,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好吧,不可否认我再次爱上了这更轻薄的设计(OK,苹果先天就是一家与厚度有深仇大恨的公司),再次爱上这更好的屏幕、更大的触摸板、更稳定的键盘、更简洁一致的接口(哪怕已被黑出一吨翔)。

但是,毫无疑问发布会的重中之重和果粉果黑的争议点都在:

Touch Bar和TouchID的加入:键盘的功能区被江湖俗称麻将灯的多点触摸板所取代,能根据应用程序显示不同的内容;触摸板的最右侧是和iPhone的home键一样的指纹解锁区域,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买买买了呢

对此果粉大谈Touch Bar的革新,一目了然的快捷键加上炫酷的滑动体验,用来替代原本就不常用的功能区简直爽毙了;果黑紧紧咬住交互方式的割裂,且不说抬头低头多么反人类,装Windows的又怎么活。

但是双方显然都没有抓住重点,要命的是:

苹果在低频次需求的创新上走火入魔了

类似的例子就是iPhone 6s引入的3D Touch,我相信大部分用户忽略了这个功能的存在。虽然像微信扫一扫之类能够减少1-2秒的等待时间,但是因为频次实在太低,每次使用3D Touch之前总需要更多的刻意思考时间,反而降低了操作效率。而Touch Bar也是类似,如果我每天用到功能区的频次低于3次,那么Touch Bar给我的效率收益是不是要低于我还得想「哦,还有这么一条东西啊」的时间成本呢?而Touch ID,相比操作更便捷的APP,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在网站上购物呢?更别说Apple Pay在国内可怜的占有率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Touch Bar像3D Touch近乎免费附送的话,我也就勉为其难收下了,毕竟适当的时候能拿出来装装逼也不错。但是当我看到这感人的售价,还是有种被强制消费的错觉。

也许有人会说MacBook Pro本来就不是给尔等屌丝玩的,高端程序员、白富美设计师和各类科研工作者才是苹果真正的目标人群。那就更可笑了,那些原本快捷键玩得熟练的,这次又要付出新的学习成本了吧?最痛恨Touch Bar的,想必就是这样的专业人群吧?

我深深从新的MacBook Pro上感受到苹果的矛盾之处,一方面希望把专业产品线设计得更加易用,另一方面又希望抬高专业产品线的价格。

当一个产品(笔记本电脑)已经存在了超过二十年,这类加法式的创新真是难于登天,而交互方式又是用户最难适应的一个环节。当然,苹果有改变过我们的先例,可没有了Jobs这个魔法师,还能再一次做到嘛?不由想起了他的名言:

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

这大概就是天才的职责吧。